当前位置:首页 > 老的网站导航 > 风雅秦淮 >
能预警的长乐桥

      南京的古桥很多,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并不是有名的天生桥或者七桥瓮,却是偏居在溧水县东屏镇境内一个小村庄旁的长乐桥。

      这座古桥建于宋朝,已历经千年沧桑却依然相当“硬朗”,体现出我国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更奇妙的是,据说当年它还有“预警”作用,所以当地曾流传一句谚语:“大水没过长乐桥,南京城里不安宁”。其中奥妙究竟何在呢?

 

      至今两端沉降差不到2厘米,可谓标准化建桥的典范

      1000多岁的长乐桥,比欧洲第一座拱桥——法国泰克河上的塞雷桥还要早400多年,然而塞雷桥在170多年前就已经彻底毁了。长乐桥为何能够成为 “长寿桥”?这和它是严格遵照宋代《营造法式》一书来修建的有关。《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也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 术书籍。

      2005年在维修长乐桥时工作人员测量发现,早在1000多年前,长乐桥的建设者就在使用“标准化”了:从桥身的长、宽、高,到金刚墙、泊岸以及桥 面的桥心石、仰天石、如意石等石构件的尺度取舍,乃至桥体不同部位石料的选用标准、桥身承载负荷限量与桥基的约定等,都是严格依照《营造法式》所规定的制 式要求来设计施工的,可谓“标准化建桥”的典范。

      长乐桥是座三孔石拱桥,远远看去,就像一张没有拉开的硬弓,刚劲中有柔和,凝重中显灵巧。全桥长39.5米,宽3.7米,3个孔的跨度分别为 6.45米、9.5米和6.4米。石拱的圆弧也是按照《营造法式》的规定,采用圆顶起拱。它的好处是使桥面跨度虽大却不易折断。孔劵宽敞,可加速分解汛期 洪水的冲击,也能保证过往船只的顺畅通行。中孔和左右两孔的跨度则采用了黄金分割比例,使桥体造型优美,轮廓清晰。桥面设计坡度平缓,满足车马人轿通行, 又能减轻桥身自重,而这也正是《营造法式》中“限工”、“省料”的要求。

      从砌筑工艺上看,长乐桥同样是严格按照《营造法式》的要求规范施工。石构件的连接,采用高低企口相互咬合,石件的侧向用铁扒锔固定,再灌入传统配方 的灰浆,依线安放,并用石块或铁片垫稳。桥基采用在河床老土上用黄土掺石灰分层夯实的办法,使整个石桥结构坚固,稳重可靠。虽经千年,桥址两端的沉降水平 差仍不到2厘米,施工质量由此可见一斑。

      从构造上看,桥身采用的是“分级并立”建造法,就是将整块条石像搭积木一样层层垒上去,中间并无横梁。这样建成的石拱桥目前在全国很少见。

 

      最晚在宋代就已建好,曾是交通要道

      长乐桥位于秦淮河支流的二干河上。在南宋《景定建康志》上有这样记载:“长乐桥,在(溧水)县东北二十五里。”这就意味着,这座桥最晚在宋代就已经建好,至今已至少有1000岁了。

      宋代时被叫做建康的南京,已经是较大的一座综合性城市。为了方便联系,当然修建了许多路,从溧水经句容的葛村到建康的古道就是其中一条。秦淮河上游的二干河阻断了交通,人们就在河上修建了这座长乐桥。

      一直到明代,这条古道还是南京到杭州的交通要道,而从长乐桥到溧水县城之间都铺着青石板。明代正德年间,溧水知县张问行在这条路上设置了新安铺和上店铺两所铺舍,用来让传递公文的人歇脚。清代光绪年间修编的《溧水县志》中的《溧水县全境图》上,也仍然标有这条大路。

      直到民国年间,溧水到南京修建了新的公路,将溧水到南京的路线,改为经夏家边、郭庄庙、湖熟再到南京,不再经过长乐桥。这条古道日渐被荒废,逐步隐没在农田间。

      随着车来人往负重的减轻,长乐桥开始被人们淡忘。特别是在1974年溧水县对二干河进行大规模整治之后,原来的河道裁弯取直,长乐桥所在的这一段河道被废弃,成了村前的“小沟塘”。从此,长乐桥沦落为当地村民下地干活的通道,不仅不再通行车辆,平日里的行人也很稀少。

      然而,如今走上长乐桥,人们还可以看到,桥面中间的石板上,有长长的车辙印,深达一两厘米。那是古代南来北往的独轮车碾压留下的痕迹。要知道,过去的车轮大都是木制的,要在石头上印上这么深的车辙,要经过多少次碾压呀。由此便可想见,长乐桥曾经是多么的繁忙与重要。

 

      “大水没过长乐桥,南京城里不安宁”,巧合还是精心设计?

      在当地有一句谚语:“大水没过长乐桥,南京城里不安宁”。而能够成为南京城旱涝的参照物,应该不仅仅是因为长乐桥位于秦淮河源头的支流二干河上,秦淮河上的桥太多了。这其中显然还另有奥妙。

      在2005年的维修中,工作人员发现了奥妙所在:原来长乐桥桥面的海拔高度,竟与南京中华门城墙墙根完全一致。由此可见,如果洪水淹到长乐桥的桥面 时,就意味着南京城也即将面临水患。这种相互关联,含有预警性、标识性的设计,令人惊叹。可惜,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有意的精心设置,目前尚未发现有史料记 载,我们已不得而知了。

      长乐桥建造的用心之处还有很多。它选用的是溧水当地的火山凝灰岩石料,这是一种耐磨耐腐蚀、具有极高稳定膨胀系数的石料,可以与上好的花岗岩相媲美,难怪一直以来桥的“骨架子相当结实”。

      就连桥垫层用土也非常讲究。维修人员经过取样分析,发现使用的都是颗粒极细的黄土,即使在显微镜下,这种土质中都看不到大块炭灰颗粒,甚至连植物细胞的踪迹也少得可怜。

      用在桥两侧的固定件——铁扒锔,断口呈银灰色,证明这是一种含有较多游离渗碳体的可锻铸铁,加工性好,硬度高,与宋代在湖北当阳建造的国宝级稀世珍宝玉泉寺铁塔所用的是同一材质。

 

 

长乐桥

 

 

长乐桥侧边花纹装饰物

 

      据史料记载,长乐桥在明代经历过两次维修,并建起了碑亭,都是由本地人出资修的。重修时虽然采用了部分青石料,但仍保持了宋、元时期古桥的风格。

      可惜的是,民国年间溧水到南京另修了公路后,长乐桥的作用越来越小,渐渐就没人管了。到上世纪80年代末,桥两边原有的石柱、石栏板等,全都荡然无 存。明代重修时建在桥北的碑亭也被毁掉了,石碑据说是被村民们抬去修筑涵洞了,至今不知所终。只剩下作为碑座的石龟趺,静静地趴在桥头,冷眼观看着山川变 化,人间冷暖。

      2002年长乐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长乐桥得以重修,重修中沿用传统工艺,保持了宋代建筑原形制式。只是不知什么原因,桥两边没有再用石栏板,而是换成了两条铁链,让人感觉有点像给兵马俑穿西装的味道。

      如今,偏居在小村旁的长乐桥,像一位毫不起眼的老人,在夕阳的余晖中,默默地向人们述说着历史的变迁。

 

(原载于2011年6月28日《南京日报》第A15版)


长按二维码访问
关闭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规划与投资发展部 谭先生
邮箱:282816446@qq.com
电话:18801591486
应聘联系:
党群与人力资源部 宁女士
邮箱:477832175@qq.com
固话:025-83217691-836
中国•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91号新媒体大厦B座

电话:025 83217691

传真:025 83217878

http://www.njwhjt.com.cn

文投服务热线
025-83217691-809

南京文投集团
官方微信

南京文化生活
官方微信

文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