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的网站导航 > 风雅秦淮 >
“东宫”“西宫”的变迁

( 原“东宫”大门)

 

      在明故宫遗址附近,有两幢壮丽辉煌的宫殿式建筑,人们习惯称之为“东宫”、“西宫”。不过,有些导游称之为“朱元璋的东宫、西宫”,可就大错特错了。

      这两幢建筑距离明故宫原三大殿遗址两侧约200米,明朝历史上是文华殿与武英殿的所在地。文华殿是明初皇帝斋居、经筵以及召见大臣的地方,也是“东宫视事(讲学受朝)之所”。洪武初年的朝贺东宫仪和册皇太子及皇太子妃仪等涉及皇太子的仪礼,主要在此殿进行。

      武英殿规制大于文华殿。明初,国有祀事,朱元璋斋居多在乾清宫西庑或文华殿,至武英殿建成后,便将这里作为主要的斋戒之所。按明代制度规定,宗亲上朝时要行朝礼,到了文化殿和武英殿内则行家人礼。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灭明后在北京武英殿登基称帝。而与此同时,明神宗之孙、崇祯皇帝的从兄朱由崧,在南京明故宫武英殿登基,建立了南明政权。

      不过,到了明朝以后文华殿和武英殿都逐渐毁圮,现在的“东宫”、“西宫”已非明代原物,而是民国时期的产物。

      如今的这两幢宫殿式建筑,建于抗日战争前夕。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是个旧文人,喜欢古玩字画,盖房子也提倡仿古的大屋顶、宫殿式,讲究民族形式。 中山陵、明故宫等地由他直接管,不让人乱搞基建。在筹建国民政府办公区时,他主张把国民政府建筑在明故宫遗址,并仿照明朝宫殿的形式,逐步恢复明故宫的旧 貌。为此,他亲自提要求,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还曾为他画过8张彩色的建筑规划图。

      “东宫”、“西宫”,是1935年由陶桂林先生的陶馥记营造厂兴建的,是当时林森国民政府办公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完全是按照当时的规划图搞的。 当时,在中山东路北侧原皇城范围内,自解放路以东直至中山门,共建了4座大型的宫殿式建筑,分别为“励志社”,今钟山宾馆;国民党开国文献馆,对内是国民 党中央党史编委会,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内,即“西宫”;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今为南京军区档案馆,即“东宫”;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

      按最初设想,一旦有条件,还要在中轴线建造国民政府大厅。所以,民国时期明故宫遗址上虽然搞了个飞机场,但总的来说没有受到很大破坏,东华门、西安门附近也没有盖房子,门券还保存完好。该规划后来因为抗战爆发而中止。

(原载于2011年6月21日《南京日报》第A15版)


长按二维码访问
关闭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规划与投资发展部 谭先生
邮箱:282816446@qq.com
电话:18801591486
应聘联系:
党群与人力资源部 宁女士
邮箱:477832175@qq.com
固话:025-83217691-836
中国•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91号新媒体大厦B座

电话:025 83217691

传真:025 83217878

http://www.njwhjt.com.cn

文投服务热线
025-83217691-809

南京文投集团
官方微信

南京文化生活
官方微信

文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