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的网站导航 > 风雅秦淮 >
红楼遗梦香林寺

 

 

 

 

      古寺深藏小巷中

      香林寺在佛心桥旁。

      从后宰门拐进一条狭而长的小巷,慢慢地走,要走很长一段,才会看到一座小桥。虽然才刚刚离开热闹喧嚣的大路,小巷立即变得宁静了,仿佛远离了时光,伸向另一种悠闲缓慢梦一样的生活。在弄堂的尽头,绿树下,几位老人闲散地坐在桥边,聊着,笑着,并不抬头看过客一眼。

      从桥往北不远,是宇花小学。临近放学时间,很多家长聚在门外,一边聊天,一边等候着放学铃声。我向他们询问香林寺,他们摇着头,说:“没有听说。”

      依照先前查找的文字记载,香林寺就在这里。甚至这小学,就是香林寺的一部分。现在不仅看不到任何寺庙残存的迹象,甚至连名字,都消失了,在校门口的 家长有几十位,竟无一人知道。难道,香林寺真的已完全消失了?抬头看看学校旁边正搭着脚手架的大楼,不免轻叹一声:这一次,怕是白来了。传说中的香林寺的 残迹,恐怕已被这现代的大楼替代了。

      怀着稍有失落的心情,我尝试着再往前去。

      走得并不远。忽然看到密密的梧桐树影里,若隐若现地,透出一角古老的飞檐来,心头顿时一阵欣喜。在这里了。

      绕过一排将近百年树龄的梧桐树,一幢古朴的建筑凸显在眼前。我围绕着这房屋来回地端详。只有屋顶才算得上遗迹了,四周的墙体已经修整过,变得崭新。但从那墙壁里偶尔露出的,雕刻着精美图案的柱础,还是能看出,那些人们传说中的往事,的确印在这里。

      在这房屋的后面,长着3棵古老的银杏树,它们在曹雪芹来访时就已栽植于此。

      只有屋顶才算得上遗迹。

      香林寺残存的柱础。

 

      命运多舛历沧桑

      据《金陵佛寺大观》记载,香林寺,曾与毗卢寺、古林寺并称南京三大佛寺。据说,香林寺还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关,曾是曹家的家庙。康熙南巡时也曾游历,并御笔题字。如果翻开《红楼梦》,细细地读,你还会读到它的身影——它就是“铁槛寺”的原型。

      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这座名寺,却渐渐湮没在了岁月之中。

      事实上,香林寺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才迁到这里的。它的开端是在今天江宁区湖熟镇杜桂村。据说村上原本没有寺,梁武帝时杜姓宰相和桂姓尚书 隐居在这里,恬淡之境中,努力忘却着一场场杀戮。或许是想让自己和子孙躲避灾祸,寻求内心的安宁吧,他们舍宅为寺,取名“杜桂院”。

      在以后的800多年中,无论是香客络绎,还是门庭清冷,它始终是“小刹”。即使迁到城内的佛心桥边,改名“兴善寺”了,规模也不很大。

      明朝成化十五年(1479年),南京常有大风,官府重修了内外河道。借着重修之风,香林寺也有所扩建,规模已成“中刹”,归“第一禅林”灵谷寺管辖。

      然而香林寺真正的兴盛,还要等到康熙南巡。

      康熙二年(1663年),曹寅的父亲曹玺“特简督理江宁织造”,“干略为上所重”。二十三年(1684年),曹玺在任上去世。很快,康熙第一次下江 南来到了江宁织造署,抚慰曹家孤幼。几年后,御批苏州织造的曹寅兼任江宁织造。1699年,康熙三下江南来到江宁(今南京),驻跸织造署,又特意去看望了 曹寅的母亲孙氏——他曾经的乳母,连呼“吾家老人”,并题书“萱瑞堂”。题字之后,康熙乘兴来到离织造署不远的兴善寺。

      兴善寺既没有宏伟的大殿,也没有结队的善男信女,而是树影婆娑,精致清幽。康熙对此反倒生出喜悦之情,他饱蘸浓墨,略作沉思,提笔题下“香林寺”三字。

      皇帝的亲临并题额,让原本少人问津的古寺,立时变得令人瞩目。浩荡的皇家卫队离开后,曹寅立即请专人设计、扩建香林寺。

 

      康熙亲笔更寺名

      密密的梧桐树影里,若隐若现地,透出一角古老的飞檐来。

      事实上,当曹雪芹重访时,香林寺因为曹家的败落已失去生机,但还有大片的香火田。而在曹雪芹去世十多年后,香林寺已到了无法支撑的地步。乾隆五十四至五十八年间(1789年-1793年),寺院只能靠连续典卖香火田,维持僧众的生活了。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铁槛寺”代替“香林寺”,作为贾氏家庙的名字,看似轻轻一笔,却有着很深的寓意。而这寓意,到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才解释明白。

      宝玉生日,妙玉差人送来一帖,落款“槛外人”。宝玉不解其意,去问黛玉,路遇邢岫烟。岫烟说,妙玉常说,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自称“槛外之人”。

      文中这句诗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重九日行营寿之地》,意思是富贵难长久,人生终有时。

      在南京,除了这个香林寺外,离江宁织造署不远的太平桥南,还真有个叫馒头庵的寺庙。曹雪芹是以这两个寺庙,来做宁荣两府命运的注脚,颇耐人寻味。

      今天,当我们回过头再来读这两句诗时,发现它同时也是香林寺命运的真实写照。

      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一些没能撤出城去的国民党士兵情急之下剃去头发,躲进香林寺冒充僧人,以求保住性命。谁知还是被日本兵发现了。日本兵不仅将他们全部杀害,还把庙里所有的出家人,也一同杀死。南京庙宇无数,而遭遇最悲惨的,莫过于香林寺。

      千年古寺,在日军的屠刀下,完全断了香火。

      曹寅在香林寺的工程上格外尽心。修扩建的同时,他还“买施秣陵关田二百七十余亩、和州(今安徽和县)田地一百五十余亩”,使香林寺渐渐兴盛起来。至乾隆前,香林寺的香火田已近800亩,供奉着梁庆云寺的佛牙,还陆续收藏了大量佛教典籍,规模已成大寺。

      曹寅任织造,是曹家的鼎盛期。在曹寅病逝后,其子其侄先后任江宁织造。曹家祖孙三代四人,袭任江宁织造近60年。

      在曹寅去世后第三年(1715年),曹雪芹在江宁织造署出生了,曹家虽今非昔比,却也是殷实大户。在当时,有谁会想到繁华败落竟如此之快,眼前“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小曹雪芹,晚年竟会“绳床瓦灶”,举家食粥呢。

      家道中落迁居京师后,生活困顿的曹雪芹遍尝人世冷暖,开始创作《石头记》。后为生活所迫,曾应两江总督尹继善邀请回到南京任文书。期间,他遍访曹家故居和故人。于是,在曹雪芹一生也未做完的“红楼梦”中,处处可见金陵影迹。

      据说,小说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中的“铁槛寺”,就是被今人称作“曹家家庙”的香林寺。书中写道:“原来这铁槛寺原是宁荣二公当日修造,现今还是有香火地亩布施。”

 

      《红楼梦》里“化身”铁槛寺

      庙早已不在了。在网上搜索,却依然看到有人不断地来此寻访。他们用他们的笔与照片,零碎地告诉我们,在某个角落,有残留的柱础,在柱础的上面,有精美的图画。

      依照他们的指点,我在一处树丛的背后,找到了这个古物。古旧的石头上面,雕刻着八卦、如意、龙凤、花卉以及蝠(福)、鹿(禄)、兽(寿)的图案。这 些图案,都在象征着美好与祝福。但与它自己所经受的命运,形成了对比。现在,这柱础所支撑的大殿,已只剩下一个屋顶。屋顶四角上翘,屋脊的两端放置着兽 吻,这与周围的现代建筑十分的不搭配,散发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沧桑之感。

      在这房屋的后面,长着3棵古老的银杏树,枝叶茂盛,令人惊叹。专家说,它们都已经200多岁了,它们在曹雪芹来访时就已栽植于此。它们没有经历过香 林寺的辉煌,却目睹了古寺的衰败与苦难。它们看着曾经围绕着它们的成片的殿宇,如何褪色、驳落、倒坍。最后,只剩下了最靠近它们的,眼前这座唯一的大殿。

      大殿没有倒下,它成了孩子们的学校。现在,它又成了医院。无论是学校还是医院,我以为,用它们来延续香林寺的命运,都是好的。只是成为了医院的香林寺,它在医治人们肉体伤痛的同时,却又在我们的心里,添加着复杂的痛楚。


长按二维码访问
关闭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规划与投资发展部 谭先生
邮箱:282816446@qq.com
电话:18801591486
应聘联系:
党群与人力资源部 宁女士
邮箱:477832175@qq.com
固话:025-83217691-836
中国•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91号新媒体大厦B座

电话:025 83217691

传真:025 83217878

http://www.njwhjt.com.cn

文投服务热线
025-83217691-809

南京文投集团
官方微信

南京文化生活
官方微信

文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