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投美好 > 美好集体 >
美好周末|看《鬓边不是海棠红》,品南京市京剧团梨园行

 京剧 

2020/04

近期,由黄晓明、尹正、佘诗曼主演的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热播,这出关于民国梨园故事的剧,突然派生出了一批新的京剧迷。很多人在看剧前,都是对京剧敬而远之的,总觉得是一门熟悉却遥远的艺术。可随着被剧情吸引,追剧的人也像剧中人一样,“一抛水袖一声叹,演的人痴了,看的人醉了”。


今天,文投就带大家近距离地看看,咱们真正的京剧团,到底什么样。



学戏吃苦,都是为了成为角儿


很难想像,在寸土寸金的新街口,各种光鲜之下,却隐藏着一座怀旧的艺术大楼。“艺术大楼”的每一层,都分布着不同的剧团。各种排练的声音在不同楼层此起彼伏,还有“咚咚咚”翻跟头的声音。


穿着便装的王莹很开朗,她说自己有时在地铁上都会情不自禁将手摆出京剧里的手势,然后被自己的朋友们打趣。一旁南京市京剧团的团长王珏说,“现在都在玩直播了,王莹特别适合去当我们的网红。”

王莹是90后,12岁时就在老师推荐之下,开始学京剧。她后来上的是江苏省戏剧学校,一个京剧班18个人,上五年。毕业后,同班同学和她一起进了京剧团,但几年下来,同学们纷纷离团,少有人愿意留下来。王莹并没有觉得因为学戏,童年或青春期会有所缺失,“相反,我比他们过得更丰富多彩,而且,我不用学数理化。”但学戏也有学戏的辛苦。王莹上学时,早上6:20,就要起来练早功,别人的晚自习时间,则是晚功。


相比之下,70后的郭贺军,他的学艺之路更接近于传统学戏,真真实实挨打学出来的。“我是河北农村出来的,逢到庙会就会有戏班子唱戏,就喜欢上了那种翻翻打打。”郭贺军11岁开始学戏,14岁考到了锦州戏校,主要学武生。进戏校前,他跟着一些老师学戏,他特意强调:“老师和师父是不一样的。京剧行,辈份是相当讲究的。学戏的人,不看岁数论辈数,哪怕早学了三天,都算是师哥。到了师父,这就几乎像是和父亲一样。2000年那一年,我拜了三个师父。我们拜师父是要搀师父、师娘坐到正座,再磕头拜师、敬茶。不过我师父说,都现代了,鞠躬就可以了。但老时候,必须是跪拜的。”



在《鬓边不是海棠红》里,名角商细蕊也是收了周香芸为徒,仪式做全。剧里还有一对师徒,则是原小荻和俞青。有一个片段,就是原小荻在俞青上台前,帮她画眉毛。


▲《鬓边不是海棠红》剧照 


演员们画妆都是靠自己。王莹主攻的是花旦,化妆盒里的戏曲油彩红、白、黑三色就够了。“但传统的戏曲油彩伤皮肤,我们也用现代的化妆品,涂厚一些就行。勒头很疼,还要吊眉,常会让人觉得头晕恶心,想吐。帽子也很重,像《贵妃醉酒》那出的帽子有四、五斤重。”



见衣辨人:一件龙袍价值高达好几万


戏台上的光鲜亮丽,除了台下多年的练功之外,京剧的灯服道效也是重头戏。有言“有戏迷能见衣辨人”,可见京剧行头暗藏大文章


南京市京剧团的服装室充满年代感,桌上、旧的木柜子里,堆满了各种行头。屋内有股浓郁的酒精味儿扑面而来。郭贺军笑指旁边的大瓶红星二锅头:“我们用酒精清洁戏服。”


京剧戏服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复杂,每一道工序都力求精致。南京市京剧团最昂贵的一件龙袍高达好几万元人民币,如何精心照顾戏服,有一套讲究。

戏服怕水,一碰就掉色,只能用高度的白酒喷洒清洁。鞋子也是,不能直接拿去阳光底下暴晒,只能风干。郭贺军说。“所以戏服上常常混着酒精味儿和汗味儿,演员们也都习惯了。”



▲龙袍戏服


房间中央有张长桌,叠放着演员们的戏服,皇上的龙袍、武将的靠、公主的女蟒……其中有些戏服看似男女同件,实际大有分别。“不同颜色,不同图案,谁能穿,谁不能穿,都是非常重要的,容不得马虎。”几千套戏服,均由服装老师细心照顾。每一次演出前,老师将戏中所需行头准备好,齐齐装进箱子。








“一般情况下,演员们都是自己装扮。但戏服和头饰有很多细节,演员自己不容易处理到位,戏服要折几道,发髻挽几捋,都需要服装老师、化妆老师帮忙。”


郭贺军介绍说,“以前面料讲究的是手绣,现在大多数都是机绣。但还是手绣的在台上更好看,那种光泽不一样,也更有层次感。”

据说,梅兰芳当年的一套戏服制做费昂贵,放到现在要350万人民币。

郭贺军是北方人,“在北方,京剧的根基比较重,南方会稍微欠缺一些。北京的票友们也都非常专业。那些专业票友叫好都能叫到点子上。叫对了,台上台下都人都开心,这是知音。叫得不在点子上,我们就觉得叫在了腰子上,很难受。可以说,唱戏时,演员和观众那是互相刺激。


王莹说,有时会有忠实的票友一路跟着巡回演出。“每次看着大家在台下叫好,都让我们鼓足了一股劲地唱下去。”


为此,剧团还特地策划了属于戏迷的联谊活动。“我们每年都会安排几场京剧戏迷演出,组织大家互动交流。有些戏迷很有意思,或许会唱的不多,但来了排练室,就为戏迷装扮上,交流体验,也很开心。


京剧创新,李卓群是必选项


从原创剧目《胭脂河》《大明城墙》《梅园往事》在过去的两年里,南京市京剧团以一年1-2部新编戏的节奏,去尝试更多的触达。“经典是传承,创新是点燃。”王团伸出手指比了下去年演绎的经典剧目《霸王别姬》的票房,愉悦地说,“被市场肯定的作品才值得去坚持。”


▲《胭脂河》/左上;《梅园往事》/右上;《大明城墙》/下 


“对京剧来说,创新很难,不去创新更难。”王团说,创作一部新编戏,首先得有一个够分量的剧本,然后需要一个有新视角的导演,再去找合适的演员……每一步都是静待有缘人的艰难。

说到今年的新戏《光绪之死》也是一份酝酿了七、八年才开花的缘分。王团很早之前就和李卓群(《光绪之死》的导演)认识,也一直有过要一起合作的约定,但直到去年,才因《光绪之死》的剧本,有了这部一拍即合的新编戏。



“之前看过卓群导演创排新编的《惜•姣》,觉得很有意思。团队都是80后,视觉上青春养眼,但在人性的挖掘上,就是那种一刀插进去,穿过皮肤和肌肉,碰到骨头的理解。”王团说自己看到了新鲜感,也想把这种理念带到南京市京剧团。

对于卓群导演的团队,王团很是赞赏,“导演是科班出身,也是中国第一位跨戏曲文学和戏曲导演的双硕士,既能写剧本,又能导戏,像豪华套餐一样超值。宣传片是拍电影大片的团队,海报的设计公司也是TOP级的。”而对于《光绪之死》这个被称作“清宫八大疑案”的剧本,王团也觉得这样的相遇不可多得。


《光绪之死》也是南京市京剧团和北京京剧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创排的第一部戏,集结了两地当红京剧偶像和梅花奖实力派戏骨。这是这部戏的品质保证。”李卓群说,“因为疫情,两地的演员们还没有下地排练,但云排练从初五就开始了。因为微信语音一次最多只能同时在线9个人,就有一个老师负责催场,拉人和踢人,像是在穿越时空。”


▲《光绪之死》云彩排


作为小剧场戏剧的先锋,85后的李卓群被赋予了太多“革新”的期待。但是对于新和旧,她其实有自己的理解,“新是相对旧来说,在京剧里,这个旧是传统,是灵魂。在创作理念上我们完全遵循一桌二椅、唱念做舞的京剧程式,但在节奏、视角、音乐、服装、舞美等的设计上,我们会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表达。我希望在这样的现场是一个合家欢的场景,从京剧小白到骨灰级票友,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都能在这里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到京剧的魅力。”


▲李卓群和演员们聊剧本 


虽然原本的演出时间虽然推迟了,但准备的工作还在不差丝毫的准备着,尤其是舞台上最闪亮的部分——戏服。





《光绪之死》的服装是由国宝级舞台服装造型设计、 “造美圣手”   蓝玲操刀的。在艺术界被称誉为“造美之人”的蓝玲为还原清宫御用手艺,近乎不计成本。光绪的盘金龙纹朝服,珍妃的真丝月白素绡,慈禧的华贵醇红礼袍……当年的一幕幕就这样复生。


▲李卓群和蓝玲老师在选衣服 


“希望能够和南京的团队早点见面,期待南京的首演,不管是鼓励还是意见,我们都渴望听到。”李卓群希望大家能一起见证这样的成长。


文 | 黄佳诗、Renee、印子

图 | 王轶哲、吴超越

视频 | Free


长按二维码访问
关闭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规划与投资发展部 谭先生
邮箱:282816446@qq.com
电话:18801591486
应聘联系:
党群与人力资源部 宁女士
邮箱:477832175@qq.com
固话:025-83217691-836
中国•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91号新媒体大厦B座

电话:025 83217691

传真:025 83217878

http://www.njwhjt.com.cn

文投服务热线
025-83217691-809

南京文投集团
官方微信

南京文化生活
官方微信

文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