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投动态 > 企业动态 >
转换体制机制 实现跨越发展——市演艺集团转企改制“出人出戏出效益”情况简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帮助下,市属6家剧团实行了事转企改制、成立了演艺集团和托管中心。一年来,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加强艺术精品创作、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快市场化经营步伐等举措,目前,市演艺集团改革改制成效初显,“出人、出戏、出效益”的发展之路开始迈入良性循环轨道。

加快转企改制,深化内部改革。

    2011年12月底,根据市文化体制改革进度要求,原市文广新局下属市民乐团、市越剧团、市话剧团、市京剧团、市杂技团、市歌舞团等6家剧团整体划转到市文化集团。2012年初,逐步完成市属6家剧团的交接工作,成立了人员托管中心,落实了绩效工资,进行了清产核资,完成了“人员托管协议”和“全员劳动合同”的签订。在此基础上,4月份正式成立市演艺集团。通过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原省昆剧院院长、“梅花奖”得主、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柯军同志7月份就任市演艺集团总经理,成为南京演艺领域的领军人物。市演艺集团正式运行以来,大力深化内部用人、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一线演职人员待遇,鼓励多出戏、出好戏,调动广大演职人员文艺创作及演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呈现出“出人、出戏、出效益”的良性发展格局。

出人才:范乐新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市演艺集团成立以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创新用人机制,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用人环境。2012年以来,一批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越剧团李晓旭荣获“红梅飘香”青年戏曲演员演唱比赛“十佳演员”奖;话剧团常小川、崔钟二人荣获了全国话剧最高奖“金狮表演奖”;歌舞团濮鹰创作与陈婷演唱的歌曲《追寻》分别荣获全国大型音乐展评比赛演唱金奖、创作优秀奖。

    尤为可喜的是,在5月20日四川成都举行的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颁奖典礼上,市京剧团范乐新凭借新编历史剧《穆桂英大战洪州》中的精彩表演,成功摘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这是市京剧团成立近50年来开出的第一朵“梅花”,也是市属剧团继越剧表演艺术家陶琪之后时隔15年再度“摘梅”。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自1998年市越剧团花旦演员陶琪获奖后,南京再无人问津此奖。此次范乐新成功“摘梅”,不仅是对范乐新本人多年艰辛付出的回报和多年艺术追求的肯定,也是我市狠抓文化发展、人才建设工作结出的硕果,更代表了南京文艺发展的新辉煌。目前,市京剧团正以范乐新“摘梅”为契机,积极筹备在国内的进高校巡演及赴德国、葡萄牙等的国际交流演出,让京剧艺术走向世界,扩大南京演艺团体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出精品:《柳毅传书》获文化部保留剧目大奖

     市演艺集团正式成立后,根据6家剧团艺术创作、生产规划和市场拓展计划,重点打造、精心包装了包括新编历史京剧《穆桂英大战洪洲》、话剧《惹尘埃》、现代越剧《丁香》、歌舞团《十里红妆》等20余部优秀文艺作品。其中,民乐团民族交响组曲《金陵风韵》荣获江苏省音舞节创作、演出金奖;越剧团《丁香》荣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剧目奖,市“精品工程资助剧目”;歌舞团《亲爱的,你还好吗》获华东六省一市舞蹈比赛创作二等奖、表演三等奖;话剧《枫树林》作为“首届江苏艺术展演月”的开幕大戏和“十艺节”第七届全国优秀话剧展演的闭幕作品,目前正在全力冲刺“十艺节”第七届全国优秀话剧剧目奖项。

   2012年11月,在文化部举办的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活动中,市越剧团重新编排的越剧《柳毅传书》从全国一千多部参评剧目中脱颖而出,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歌剧《洪湖赤卫队》、黄梅戏《天仙配》等共20部深受观众喜爱、久演不衰的作品一道,荣获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殊荣,成为南京舞台艺术在全国获得的最高荣誉。为重排《柳毅传书》,市越剧团克服资金短缺、人员不足等困难,十年磨一剑,终成正果,最终把传统转化成为经典。为表彰市越剧团取得的佳绩,今年2月,省政府给予市越剧团记集体一等功的嘉奖,并奖励100万元(苏政发[2013]28号)。目前,市越剧团上下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全国巡演活动中,包括香港地区在内,预计全年巡演50场,让经典剧目在为全国观众服务中继续大放光彩,扩大南京舞台艺术的全国影响力。

出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市演艺集团通过整合资源、转换机制,积极探索市场化发展道路。一是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市演艺集团按照“市场化导向、公司化运作”的思路,2012年共举办各类市场化演出420余场,创收约1459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19%。如在秦淮剧场打造音舞剧《风韵金陵》,探索常态化演出运营模式,实现演出110余场;通过公开竞标,取得江宁织造府综合演艺项目经营权,今年5月1日正式上演常态化旅游节目《梦幻红楼》,通过各种演艺形式向国内外游客展示“红楼”文化。二是引进优秀剧目,丰富南京文化市场。市演艺集团与中国原创音乐第一人——李盾合作,引进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与北京开心麻花文化公司合作,引进经典舞台剧《乌龙山伯爵》,在盘活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的同时,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三是积极参与国际间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2012年以来市属剧团共赴外进行文化演出300余场,其中240场为商业化演出,行程遍布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进一步挖掘了新兴市场和新观众,拓宽了国际市场空间。四是加强与国内外文化龙头企业合作。市演艺集团正加强与加拿大“太阳马戏团”、万达文化、杭州金海岸、保利演艺、成都演艺集团等国内外龙头企业的合作,提升演出水平,扩大演出场次。

    另外,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公益性演出,全市达到500场次,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创作良好社会效益。如与市总工会、市文广新局等共同举办“2012南京市职工文化系列活动”,全年为全市市民和职工献上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与市文广新局等共同承办“第十二届南京文化艺术节”,扩大南京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成为南京文化活动的重要品牌。

     通过改革改制,2012年市属剧团在“出人、出戏、出效益”方面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在市场化演出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尤其是今年年初季市长视察市属剧团后,决定将市属剧团原有办公和排练场所置换,在郑和公园对面为市属剧团新建综合型演艺大楼,更使广大演职人员精神振奋、信心十足。

    当然,市属剧团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一是市场拓展压力大。由于全国演出市场需求不旺,加上政府采购减少,导致市场化演出难度大。二是人才断层,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由于市属剧团多年没有招生,目前相当部分演职人员“上台嫌老,退休嫌早”,后备优秀人才严重不足。三是缺乏常态化演出舞台和场所。

    为改变这一状况,近期,市文化集团出台了《支持市演艺集团做大做强的六项举措》,一是继续深化改革,通过好的用人、用工分配机制,赢得市场。二是加大市场化的艺术创作,以一流剧目引导市场。三是加大资金支持,通过增加资本金、争取省市文化专项资金、寻求大企业赞助等多方募集资金,解决市属剧团发展资金和历史遗留问题,以一流实力市场竞争。四是加强与保利演艺、万达文化、杭州金海岸等业内龙头企业合作,创新运行模式,扩大市场。五是打造固定演出场所,充分发挥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剧场功能,加强与太阳宫未来的游客服务中心演艺合作,加快新演艺大楼建设,打造市属剧团的固定演出场所,通过常态化演出,做大市场。六是加大优秀剧目引进力度,丰富南京文化生活,激活南京演艺市场。力争通过1~2年的努力,让市演艺集团真正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综合办公室 供稿)


长按二维码访问
关闭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规划与投资发展部 谭先生
邮箱:282816446@qq.com
电话:18801591486
应聘联系:
党群与人力资源部 宁女士
邮箱:477832175@qq.com
固话:025-83217691-836
中国•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91号新媒体大厦B座

电话:025 83217691

传真:025 83217878

http://www.njwhjt.com.cn

文投服务热线
025-83217691-809

南京文投集团
官方微信

南京文化生活
官方微信

文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