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投动态 > 企业动态 >
最早公元前40世纪?古人炫富利器?“听”200余件套琉璃遗珍讲述琉璃前世今生
        11月6日上午,南京市博物总馆分馆揭牌仪式暨《琉璃史话》文化沙龙、《琉璃遗珍》特展开幕活动在南京市文投集团旗下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恩剧场举行。 
        来自博物馆界、文物界的大咖与历史教师、大学生和文物爱好者齐聚报恩圣地,对琉璃的前世今生进行了互动探讨、一起欣赏各个朝代的珍贵琉璃文物。同时,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正式成为南京市博物总馆分馆,近300名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见证了这个特殊的揭牌时刻。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成为总馆分馆
 
 
        大报恩寺遗址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认定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于2015年12月16日正式开馆。整个遗址博物馆包括遗址保护展示区、大报恩寺历史展区、大报恩塔、南画廊临展区和报恩文化体验区等。活动现场,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作为南京市博物总馆的分馆正式揭牌,今后博物馆的业务开展、学术交流、文物展陈能得到强大的后盾资源支持,为公众带来更多的精品展览和更好的参观体验。
 
200余件套琉璃珍品亮相,涵盖吃穿用度

       其实,古代的大报恩寺与琉璃就密不可分。明代修建的大报恩塔,通体以琉璃釉建材构造,集中国古代琉璃建筑工艺技术之大成,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和“天下第一塔”之誉。
        登上《国家宝藏》的大报恩寺塔琉璃拱门,也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和赞叹。这一次,由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和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主办,徐家会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协办的《琉璃遗珍——徐文举收藏古代琉璃艺术品展》特展在南画廊展出,按照时间脉络,覆盖了从商周时代到隋唐宋以及元明清的 200 余件套的琉璃珍品。观众不仅能亲眼见到琉璃文物,还能了解琉璃文物背后蕴藏的中华文化。
 
        挂在胸前的 “蜻蜓眼” 、官员乌纱帽冒顶珠、下围棋的棋子 …… 琉璃在古代的用处,涵盖吃穿用度各个方面。琉璃收藏者徐文举先生讲到,此次展出的琉璃展品,一部分来自中国本土,还有一部分是通过丝绸之路和贸易交易而来。进口的器件有四五十件。其中有一款有乾隆年制的玻璃水丞,由黄色玻璃吹制而成,外观有博古、杂宝、花草纹等密布,色泽润如羊脂。“这款器件底下有印刻‘乾隆年制’,可以肯定是官窑做的。”徐文举说,瓷器有很多仿造款,作为收藏家需要经常全国各地跑,最关键还要多看博物馆藏品来判别。
 
 
 
琉璃史话文化沙龙  权威解读琉璃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古玻璃学会亚洲轮值主席、德意志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安家瑶、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吴阗、著名中国玻璃艺术家施森彬、琉璃收藏者徐文举先生以及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馆长王兴平等在恩剧场齐聚一堂,共话琉璃的历史发展脉络。
 
大报恩寺琉璃塔究竟指的是玻璃,还是琉璃?
       大报恩寺内琉璃塔,对南京人来说太亲切了。但很多前来参观游客会带着这样一个疑问,“琉璃塔就是玻璃塔吗?”在文化沙龙刚开始,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馆长王兴平抛出的问题,就让大家直呼有同感。玻璃和琉璃是一种材质吗?哪个出现的年代更早?
 
       “玻璃一词英文‘ glass ’,指非晶态无机物。古代很长时间都把玻璃称为琉璃。”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给大家科普了一把。她解释,玻璃和琉璃成形过程不同。如果是材料先经过熔融,之后做成形状,这种称为“玻璃” ;而如果是先成形,再上釉,然后烧造,就是 “琉璃”  。“琉璃是一种釉器。釉是一种玻璃态物质釉,不能单独成器物,如果用在建筑上,就是琉璃瓦和琉璃砖,大报恩寺琉璃塔就是这种。” 不过,现在仍有一些玻璃的工艺美术作品,仍然会叫做琉璃。
 
       关于玻璃的误解,不仅在古代。安家瑶举例说,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施华洛世奇,现在我们称为水晶,实际是一种含高度氧化铅的玻璃。
 
中国最早玻璃是进口的,夫差剑、勾践剑上就有
       玻璃在中国人眼里是很现代的材料。王兴平说,康熙 35 年,内务府造办处才专门设立了玻璃厂。然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玻璃,可追溯至春秋末期和战国早期。“玻璃到底是如何起源的,还是一个世纪难题。” 安家瑶介绍,目前,大家有几种推测,一种是釉陶上的釉也是玻璃态的东西,玻璃产生和釉陶的发展有关;另外一种是,玻璃需要在熔炉里将材料熔融,之后才变成形状,有的觉得和金属冶炼很接近,所以产自在青铜和铁器产生之间。
 
观众现场提问
       世界上最早的玻璃则要更久远。在西亚两河流域,公元前 4000 多年前发现了铜,公元前 1500 多年发现了铁。西方最早的玻璃则产自铜和铁之间,也是在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通过考古发现,在公元前 23 世纪,即 4300 年前,就发现了最早期的玻璃。
       然而玻璃的成分也是千变万化的。玻璃主要成分是石英,而石英要变成玻璃,要 1700 多摄氏度,这在古代是很难达到的。因而西方古代人造的玻璃,是在石英砂里掺上碱,让熔点变低。西方玻璃是以钠钙为主,到了中世纪大量建设教堂,碱不够用了,就改用钾。中国最早出现的玻璃,则是东西交流的产物,主要是钠钙玻璃,所有人身份显赫。
        此次展览中的“蜻蜓眼”,这种眼珠最早在春秋末墓葬里出现,很可能进口来的。“在河南固始堆的一个大墓主棺里,出土了十几颗蜻蜓眼,墓是吴太子妃墓葬。” 安家瑶透露,在出土的夫差剑、勾践剑上,都发现了镶嵌的小玻璃块,经过检测发现,都是西方的钠钙玻璃。此后,中国铅钡玻璃开始增多。
       南画廊展览现场还有一款产自北魏的青色龙头鱼尾摩羯形供养器,吸引不少人拍照驻足。我们可以注意到,该器件龙头鱼尾,通体青黄,身体上的鱼鳍、嘴巴等拇指大的器官一应俱全。安家瑶告诉现场记者与游客:“通过观察质地和形状,该器件产自公元4世纪,虽然用途暂不明确,但其工艺比较复杂,比如需要吹制玻璃,在高温烧制时,还要趁热贴上眼睛、鱼鳍等细小装饰,难度很高。”
 
 
 
琉璃是古代上层社会的奢侈品,堪称 " 炫富利器 "
        提起琉璃,很多人会想到《西游记》。沙僧之所以会被贬入凡间,是因打碎了琉璃盏。足以可见,琉璃在古人心中的珍贵性。
        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吴阗说,琉璃在古代南京人的生活里,也极具存在感。“目前来看,在江苏、广东等地出土的玻璃墓不到 20 处,有十七八件玻璃器,其中有十一二件在南京地区,包括句容。”  为啥古人将玻璃制品当成宝贝?吴阗说,在《世说新语》里专门有记载,出身魏晋名门 “琅邪王氏” 的王导拿一个玻璃碗,问周伯仁,“此物腹中空空,何以为宝?”  周伯仁回答,“这东西很少见,最重要很清澈透明,所以才是宝贝。”
        随着时代发展,玻璃越来越不值钱,而在六朝时,一个琉璃镜价值可达百万钱。《太平广记》记载,梁代有位商人运来一件碧玻璃镜。带着镜子的商人吹牛,镜子是天上举行大活动时,众多宝贝堆不下掉下了山谷。梁武帝问值多少钱,回答说“百万钱”。结果梁武帝让宫内财务查账,结果发现就算府库所有钱都花了也买不起。
       吴阗说,六朝关于玻璃的文献记载有很多,通过记载可以看到,当时的人把玻璃视为奢侈品,更是上层贵族炫耀财富的一种东西。比如,晋武帝的姐夫王济请客吃饭的所有餐具都是玻璃制品,这些连武帝都没有;西晋汝南王司马亮,醒酒用的就是琉璃盅。
 
 
现场捐赠
 
        沙龙结束,徐文举先生将收藏多年的3件清代玻璃画捐赠给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
       此次《琉璃遗珍》展览大约持续到明年2月,机会难得,让给我们一起来报恩圣地——“听”文物讲述琉璃的前世今生吧
 

长按二维码访问
关闭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规划与投资发展部 谭先生
邮箱:282816446@qq.com
电话:18801591486
应聘联系:
党群与人力资源部 宁女士
邮箱:477832175@qq.com
固话:025-83217691-836
中国•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91号新媒体大厦B座

电话:025 83217691

传真:025 83217878

http://www.njwhjt.com.cn

文投服务热线
025-83217691-809

南京文投集团
官方微信

南京文化生活
官方微信

文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