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的网站导航 > 风雅秦淮 >
从民国建筑看南京

 

 

    在拆与留的争吵声中,南京市政府有条不紊地对民国建筑进行整理、修缮和保护。民国建筑究竟给南京留下了什么?一见南京市旅游局诸炎佳副处长,她就若有所思地说:“南京旅游大多与民国历史文化有关,像中山陵、玄武湖、总统府等著名景点都是民国遗迹。明清建筑看北京,民国建筑看南京。”

 

颐和路:老房子里听故事

 

    与南京满街的梧桐不同,颐和路两旁都是粗大的槐树,树身爬满了青苔,两边长墙围着一个个幽静的院落,墙头上和树梢间,透出的是风格各异的屋顶。这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最集中的民国住宅示范区,拥有外国公使馆、名人故居等225处。道路都以中国名胜命名,主干道叫“颐和路”,两侧有“珞珈”、“灵隐”、“普陀”、“天竺”、“莫干”等路,路网格局“看似歪斜,令人迷茫,又仍成一体”,一般人首次到了这里,会被这里的道路搞得晕头转向。

    这里的建筑精彩纷呈,不拘一格。有欧式、美式、中式等,每一式样中又有各不相同的风格,宛如一个万国建筑博物馆。踯躅其中,汪精卫、顾祝同、阎锡山、汤恩伯、张治中等国民党高官要员仿佛就在你眼前晃动,那个时代的历史如走马灯般地在脑中闪过。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这里不仅有官邸,还有民宅,每一幢建筑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房间都留下温馨的记忆。我走进挂着“江苏省慈善总会”牌子的颐和路9号,只见半院花树,半院别墅。看门的殷阿姨如数家珍:“这院子是1933年,一户李姓人家买地盖的,德国人的设计。房子刚盖好,日本人就占了。直到1949年,李家才住了进来。上世纪50年代,江苏省政府租用,现在省里划给慈善总会使用。”

    今年60岁的殷阿姨在此看门20多年,说到老房子感慨万千。她说:“李家儿女常来看老房子,特别珍惜在此度过的童年时光。他们家大儿子虽定居美国,每次来南京,都会骑车到这里,探头向院子里望上两眼,感叹道:真好,保护得真好。”

    岁月流逝,物是人非,风雨摧蚀,民国建筑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因此,2004年5月,南京市出台了《颐和路民国公馆区风貌保护规划》,决定逐步腾出住户,对这片地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已整理出的颐和路12片区,就有马歇尔、拉贝、陈布雷、薛岳、杨公达、熊斌等公馆,都有一段值得回味的历史。

    整葺一新的小楼,民国风味醇厚,魅力四射。据鼓楼区委宣传部孙云才介绍,迄今已有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70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前来登记,想把中国区总部搬到这里。

 

中山北路:建筑设计透出报国理想

 

    中山北路101号对南京人来说,并不陌生。门前曾经挂过许多机关的牌子,但真正进去过的人并不多。这里是1933年5月落成的民国时期最高法院。穿过一个拱形门洞,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大院中央的圆形水池,池中建有一座碗形喷泉,寓意为“一碗水端平”。迎面的3层主楼,无论正视,还是俯看,均呈“山”字形,含“执法如山”之意。步入大楼,从底层走道正中,抬头仰望,只见房顶上,有一个方形的玻璃天窗,寓意“明镜高悬”。天窗采用西方现代设计,既可透光,又能让人抬头见青天。

    站在这里,我陷入了沉思: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激发出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和前所未有的创造力。振兴中华,建设国家,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理想。海外学子们把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了回来,以期望能拯救积贫积弱的中国,一时间,欧风美雨,蔚为大观。这凝聚着智慧光芒的南京民国官府的建筑设计,便是这些莘莘学子报国理想的历史见证。然而,理想在腐败的政治现实面前往往会破灭,腐败的政府终究要被时代所淘汰。

   几度战火,几度春秋。幸存下来的建筑在述说着人民创造历史的奇迹。

 

1912:穿越时空的街区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饱含深情的《乡愁》,寄托了台湾诗人余光中对故土的绵绵思念。1992年,余光中终于回到了他曾经生活过10年的南京。他说:“玄武湖,紫金山都变了,但大学原来的校舍我还能认得出来。”

    余光中来了又走了,台北人吴仁森却因加盟“1912”的投资与开发,从2004年起就留在了南京。

    我是在细雨中,走进“1912”的。这条紧挨着总统府的时尚街区,充满着时尚与怀旧的味道,好看的西式建筑里散发着煮咖啡和烤牛排的芳香,若有若无的小提琴曲从落地门窗中飘了出来。

    我信步走到街边一座3层木楼前,墙上一块南京市政府2009年立的蓝底白字的牌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上面写着:“该处原为20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官员住宅,英国传统半木构建筑风格,具有景观和地标作用。”吴仁森的同事陶亮告诉我:“1912”是以4栋这种民国老别墅为基础,创建成的民国风格建筑的酒吧街,一开街就涌来了10万游客。人们很喜欢这里的情调。这条融娱乐与餐饮于一体的酒吧街,很快就出了名,成为南京的时尚地标。

    人们在这里睹物思人,览旧阅新,自然各得其乐。但有一点感受应是相同的,那就是新中国取代了旧中国,当为历史的必然!

 


长按二维码访问
关闭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规划与投资发展部 谭先生
邮箱:282816446@qq.com
电话:18801591486
应聘联系:
党群与人力资源部 宁女士
邮箱:477832175@qq.com
固话:025-83217691-836
中国•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91号新媒体大厦B座

电话:025 83217691

传真:025 83217878

http://www.njwhjt.com.cn

文投服务热线
025-83217691-809

南京文投集团
官方微信

南京文化生活
官方微信

文客
官方微信